九月初九,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,又叫登高节、敬老节、老人节、菊花节。追溯重阳节的起源,无需具体考证,它是由远古民间的一种祭祀形式演变而来。在《易经》中,把“六”定为阴,把“九”定为阳,九月初九是双阳相逢,故而叫重阳。直至唐朝,重阳才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。1989年,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,就是希望人们尊重父母,善待老人。
重阳节的传说,故事很多,多数人都也知道。这里只说说重阳节为什么又叫登高节。其实,登高节实际上是避难节。相传,在东汉时期,河南汝南县有个瘟魔,每逢九月初九就从汝河里出来到处传播瘟疫,百姓深受其害,苦不堪言。有个名叫恒景的青年决心为民除害,他跋山涉水,千里去寻找一个名叫费长房的神仙,拜他为师学剑。恒景每天起早贪黑,苦练剑法,一年后他的剑法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,便告别师傅回到汝南。那年,又逢九月初九,恒景按照师傅的吩咐,提前让百姓每人手里拿着一片茱萸叶(据说可避瘟疫),首先把老人扶送上附近的高山,然后携幼而上。而他手握利剑,独自留守,一人闭目静坐在正堂中间等待瘟魔的到来。一会儿,瘟魔如期而来,但见四处无人,忽见有一人静坐而不动,便施展瘟法,说时迟,那时快,恒景的剑早已脱手而出,只听“哇”的一声,瘟魔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击倒而死。从此,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。如今人们过重阳节,不仅是为了纪念恒景,也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尊老敬老传统。在重阳节这天登山观光,同时也是锻炼身体的一项体育活动,更预意着我们的生活如同登山,一步更比一步高。
九月,蟹肥菊艳,正是赏菊的大好时机。历史上咏菊的诗篇层出不穷,可谓佳句连篇。如晋陶渊明《咏菊》:“秋菊有佳色,不同桃李枝。我蹊在其下,秾艳能几时?惟爱此霜杰,但含贞秀姿。故人都壶至,赏趣聊赋诗。”唐朝黄巢《咏菊》:“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来百花杀。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”明朝朱元璋《咏菊花》:“百花发时我不发,我若发时都吓杀。要与西风战一场,遍身穿就黄金甲。”故而,人们又把重阳节称作菊花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