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绝大多数零零后一样,在今年暑期,我走出大学校门,正式步入了职场。不过和他们不一样的是——我选择了成为一名海员。
为什么选择航海?海上生活条件怎么样?有网吗?会遇到海盗吗?……提起航海,这些总是躲不过的话题。从7月8日在上海登上“新大强”轮,到8月14日船从印尼回国到上海抛锚,我一共在船航行了38天。下面就写写这38天前后的所思所想、点点滴滴,带你走进一名零零后的海员生活。
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。”夹杂着一些青春期特有的非主流与土味儿,这是我高中时的座右铭。2018年填写志愿的场景依稀还在脑海中浮现,一晃时间已经过去四年,我也顺利从宁波大学航海技术专业毕业,并上船成为了一名实习生。现在因疫情影响已经没办法到处“看看”,但在校四年的学习生涯,已经让我深深感受到了“航海”这个专业独有的魅力。
身着制服的我们,无论走到哪儿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从船舶驾驶模拟舱的实验课堂,到动真格的海上实习,每一种体验都激荡着我青春的热血,加深着我手持轮舵、把握航向、劈波斩浪的航海梦。我相信看朝阳晚霞潮起潮落,在浩瀚大洋上刻画经纬度,是每个追梦航海人的向往。
在登船前,不管是从学长口中还是在网上浏览到的信息,都在暗示我对船上生活不要抱有太大期望。伙食差、枯燥乏味、网络没信号……这样的标签很多很多。然而登船之后,“新大强”轮却给了我极大的惊喜。
相比单独卫浴、全新床被等生活设施的“豪华”配置,大家的热情关怀更令人感动。不管是船长、政委、大副还是其他兄弟,都对我“这一枚”实习生诸多照顾。刚一登船,陈船长就与我促膝长谈,不仅送了我防滑桌垫和衣架等生活用具,更就生活中行为的安全、规范多加提醒;开航后,刁政委也经常来我房间沟通,“晕船吗?”“还好吗?”“是否有其他不适?”这些问候成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交流的高频词汇……“十年修得同船渡”,在“新大强”轮的时时刻刻,都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。
船上的生活在我感觉简直可以用“舒适”来形容。伙食方面,每周都会有菜谱公示,正餐两荤两素,下午还发放不同的水果,确保我们日常营养均衡。沟通方面,船上配置的无线网络让我可以与家人实时沟通。抛锚时,偶尔会跟着水头钓鱼,陶冶情操的同时还可以丰富伙食——这也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。除此之外,船上配有的乒乓球桌、跑步机、KTV等设施也让我的海上生活有了更多的色彩。
初次上船,工作分为两部分,白天跟着水头做一些水手的工作,晚上则上驾驶台学习驾驶员业务,这是每个实习生都要经历的过程。
刚开始是熟悉阶段,了解船上各种设备(灭火器、EEBD、救生圈等)的位置,记下不同的应变信号,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记忆唤醒,一一与实践对接起来。特种船上的水手工作并不轻松,从吊舱盖、装卸扣到上高、敲锈、打油漆、靠离泊带缆等等,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、提升技能。
每天早上7点45分开早会,在布置当天工作任务时,陈船长与刁政委通常会列举一些实际案例。每次上甲板工作,刁政委都会对安全反复强调;工作中,水头也会非常明确细致地告诉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。正是在不断的耳濡目染中,我更加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:敲锈时一定要戴护目镜,上高一定要系安全带,安装防海盗栅栏时一定要戴皮手套……安全无小事,就像陈船长时常告诫,如今反复回响在我脑海中的那句话:不要把别人的事故当成故事来听!“新大强”的安全文化氛围让我感受到,在这里不仅航海知识与技能得到磨炼与提升,更让人从心底感到踏实、安心。
7月12日船开航后,我经常会在晚饭后去驾驶台跟着大副学习:航海日志怎么写、ECDIS的操作、雷达型号特点以及驾驶台值班与避让、船舶操纵、进出港驾驶台备车程序等;也会在船长的许可下,进行试操舵的练习,寻找“舵感”。在这一阶段,我对驾驶台的工作范围有了更多的了解,不断提高着自己的专业认知。接着在船上陆续开展的消防、弃船、溢油与封闭舱室等演习活动中,我基本掌握了自给式呼吸器、EEBD等设备的使用方法,进入密闭舱室的注意事项,救生艇的启动流程,以及心肺复苏手段等等,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航海知识,提高了应对突发情况的综合应变能力。
船进入防海盗区域前,刁政委带领我们开展了防海盗演习,让每一名船员都熟悉并掌握自己在防海盗过程中的职责;与此同时,安装好剌栏等必要的防护设备,做好防海盗值班工作。防海盗值班也是我登船后的第一次值班,刚开始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与忐忑,每隔半小时与驾驶台进行一次沟通,次数多了也就熟悉起来。看着船艉的海浪逐渐被黑夜吞噬,心情随之平缓,也正是这个时候我真切地意识到:海员这一职业正在磨炼并塑造着我。
“没有海员的贡献,世界上一半的人会受冻,另一半人会挨饿。”海员这一职业的价值与作用毋庸置疑。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作为一名青年船员,我将认真学习和继承老一辈航海人拼搏奋斗的精神,勇敢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,刻苦练就过硬本领,乘风破浪勇毅前行,为实现航运强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。